所在位置: 首页  综合事务  科研动态>正文
2022年“科学探索奖”揭晓,3位厦大教授获奖
发布时间:2022-09-15

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其中包括3位厦大教授,他们是生命科学学院周大旺教授、化学化工学院/能源学院李剑锋教授、化学化工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侯旭教授。此外,还有2位校友也位列其中,分别是厦大生物学系1997级校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陈婷、化学系1998级校友/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黄汝锦。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四年来共评选出200位获奖人。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遴选不超过50名获奖人。

   

获奖领域:生命科学 

       周大旺,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长期聚焦Hippo信号通路如何调控肝脏尺寸大小与肿瘤起始发生的科学问题开展系列研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荣获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普洛麦格创新奖。

      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等多个重大项目,系统地解析Hippo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及稳态维持等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阐明其失调导致组织衰竭、肿瘤和免疫疾病发生的致病机理。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Cancer Cell、Developmental Cell、Nature Immunolog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杂志,其中4篇入选封面文章,研究成果被多个Nature ReviewsCell Press期刊专题评论。

       获奖领域:化学新材料

 李剑锋,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能源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电化学拉曼光谱相关研究,建立了系列高灵敏、高空间分辨的壳层隔绝纳米结构增强光谱新方法,突破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长期存在的材料和形貌普适性差、无法广泛应用的瓶颈;从分子水平揭示了能源催化反应中界面水分子构型和反应中间物种与催化性能的关联,为阐明电化学界长期争议的反应机理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还致力于推动拉曼光谱在公共安全和医疗健康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迄今,共发表论文180余篇,包括以通讯作者发表于Nature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Mater.Nature EnergyNature Catal.等,SCI他引12000余次。现任国际物理化学权威期刊J. Phys. Chem. A/B/C的副主编。入选国家“特支计划”,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获奖领域:前沿交叉

       侯旭,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仿生液基材料系统的科学与技术研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担任厦门大学电化学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副主编、中国化学会仿生材料化学委员会委员等。

      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多个项目,出版国际学术著作两本,授权专利20余项。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NSR、PNAS等杂志。所引领的“液体门控技术”被世界权威化学组织IUPAC评为2020年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曾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并作为科学公开课的主讲人。


Top